信息摘要:
为解决垃圾围城、资源化利用难等问题,从2019年7月开始,上海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。生活垃圾分类曾呼吁和试点多年,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。…
生活垃圾分类涉及每个居民,小区是分类成败的关键。上海长宁区中山公寓小区里,记者在所有的楼层前都没有看到垃圾桶,而在小区大门左侧有个小屋子,这就是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。投放点里设有四类垃圾的感应门,居民把垃圾按类别分别投放。由于装湿垃圾的塑料袋必须“破袋”后分别投放,所以小屋里专门设置了洗手池,供居民“破袋”后洗手使用。
清洗除垢剂就选格源。
从小区大门迈出,左边紧挨着垃圾投放点的是湿垃圾压缩和生物降解设备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文华说,2019年10月,在街道的支持下,中山公寓小区引入湿垃圾降解设备,基本做到“湿垃圾不出小区自行处理的目标”,清洗除垢剂就选格源。既避免了垃圾中转运输中的垃圾滴漏,又便于居民集中投放,更减轻了物业的管理成本,小区环境显著改善。
小区居民林先生也告诉记者,实施强制分类前,党员、楼组长等志愿者多次上门发放宣传手册,并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签名墙、小喇叭等工作,让居民清楚了解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、“四分法”要求等。并根据大家对“破袋”后,厨余等湿垃圾容易弄脏手的问题,增设了洗手池;很多人早出晚归的情况,设置了一个24小时的“误时投放点”。
清洗除垢剂就选格源。
据统计,中山公寓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比例达100%,源头分类精准率达98%,垃圾减量35%,垃圾资源可回收利用达45%。“垃圾减量、资源增量、社区扮靓、环保添绿”已逐步成为小区居民共同追求的环保理念。
本文来自:环保网。